伊拉斯谟 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得·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鹿特丹的商人家庭。曾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在法、德、英、意等国任教与游历时,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首次印行希腊文《新约全书》,附有他自定的拉丁文译文,并确定希腊字母的读音。在Th .莫尔启发下写成著名的讽刺作品《愚神颂》,主要揭露和讽刺教会的黑暗面,嘲笑封建贵族与神父的腐败堕落和禁欲主义的伪善面目。认为宗教的烦琐礼仪是以信条迷惑人们,以仪式束缚人们的思想,认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就是烦琐哲学的演绎方法。主张人性解放,人不受宗教拘束,不受理性控制,而是放任感情与情欲,顺应自然规律,无忧无虑,寻欢作乐,言论直率,行为随便,这就是他所说的愚神的风格。愚神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勇往直前,力求上进的精神。他从人文主义的观点处理基督教问题,出版了许多有关古代基督教的著作。他称自己的基督教观点为“基督的哲学”,强调简单的虔诚,避开细微的神学差异争论,把基础放在《新约》的道德观念上。他对意志自由的捍卫遭到强调上帝预定的马丁·路德的反对。他支持怀疑主义的原则,认为超过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可能性的,就要遵循教会的教义,但这种追寻就要有意志的自由才行。他赞成基督教的伊壁鸠鲁主义,认为通过对伊壁鸠鲁的现世世界的价值上增加信仰和不朽的价值,可形成一种基督教的道德。他的思想对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但他并未参预宗教改革运动,也不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主要著作有《轻视世界》(1490)、《愚神颂》(1509)、《对自由意志的讽刺》(1524)、《伊壁鸠鲁主义者》(153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