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扬雄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扬雄 前53—后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涂湛好思。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早年作《反离骚》、《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等,以讽劝汉帝。后研究哲学,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以“玄”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它“摛措阴阳而发气”,阴阳之气“一判一合,天地备矣”(《太玄·摛》)。天地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天地交,万物生”(《法言·修身》)。认为“玄”幽深渺茫,高远广大,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它能统辖智、仁、勇、公、通、圣、命和道德阴阳等。主张人的认识应摹拟而不是改造自然,“上拟诸天,下拟诸地,中拟诸人”。摹拟这些客观现象,“无或改造,遵天之丑(类),掜以之天元”(《太玄·掜》)。重视验证,提出“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法言·问神》)。提出“大辩”、“小辩”说,主张以儒家经典易、书、礼、诗、春秋五经为大辩的标准,“舍斯,辩亦小矣”(《法言·寡见》)。认为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有“因”(继承),有“革”(变革),指出“可则因,否则革”(《法言·问道》)。对古代文化,主张“新则袭之,敝则益损之”(同上)。肯定包括文化艺术作品在内的一切文词都应当有美,认为“言不文,典谟不作经”(《法言·寡见》)。主张文词之美要合乎“法度”,即仁义之道。强调文质兼备,指出“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法言·重黎》)。提出“自然之道”即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法言·君子》),否定了当时长生不死的迷信观念。但对鬼神的有无,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法言·重黎》)在综合先秦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认定“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身》)。强调后人学习的重要:“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法言·学行》)根据学习礼义的不同境界,把人分为“众人”、“贤人”、“圣人”三等。主张以孔子之学为向导,以儒家经典为道德是非标准,“视明而知众星之篾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法言·学行》);“仲尼之道犹四渎也,经营中国,终入大海”(《法言·君子》)。并主张对孔儒之外的道家及先秦诸子作批判吸收。从宇宙观和自然观上论证封建等级、宗法伦理的合理性、永恒性,但又反对酷刑滥杀、重赋兼并、奢侈扰民的“恶政”(《法言·先知》)。批评当时的经学神学化和标榜孔门而偷换孔子实质的行为。于语言学,著有《方言》,记述西汉时各地方言,是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还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著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