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 critical realism 一种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19世纪30年代相继形成于西欧和俄国。因其具有锋利的批判精神而得名。这一概念首先由高尔基提出。他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一文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制体制下的‘生活的冒险’,却不能给人指出一条出路。”随着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揭露和批判的色彩日益增强。自19世纪30年代起,这种对现实不加粉饰、直面人生、并持批判态度的现实主义成为一种广泛的艺术思潮。其主要特点是深刻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贵族的腐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矛盾,同情被凌辱的无辜者,肯定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解决时代矛盾的出路。在文学方面,30—40年代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和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和俄国的果戈理,他们的作品构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阶段。这些作家怀抱着人道主义理想,执著于改良主义的宗旨,对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不平进行揭露和批判。50—6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入第二阶级,代表作家有俄国的冈察洛夫、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法国的福楼拜等人。至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逐步过渡为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流派渐趋消失。在绘画方面,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库尔贝、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1808—1879)和俄国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