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实在主义 critical realism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继新实在主义后出现。主要代表有德雷克、洛夫乔伊、普拉特、罗杰斯、R.W.塞拉斯、桑塔亚那及斯特朗等。他们在1916—1920年间合作研究,联合出版了《批判实在主义论文集》。该派是在新实在主义因认识论问题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产生的。它赞同新实在主义对当时唯心主义学说的责难,赞同新实在主义者关于认识的对象(客体)是独立的存在的观点,但不同意新实在主义关于认识的理论,尤其是“直接呈现说”。自称对认识的分析是批判的,故名批判实在主义。认为心和物、认识主体和客体是两种存在,我们所认识的东西并非心灵或意识的某种状态,而是外在对象(客体)本身;认识主体和客体并不直接发生关系,对象并不是直接进入意识之中的,而是以“特性复合体”或“性质群”等为中介进入意识的;这些东西是直接的“感觉材料”,即在意识中直接被给予的或呈现的知觉内容,是人求知外物的工具、手段;因这些呈现于意识中的“材料”并非意识之外的对象本身,人们又必须以这些“材料”为媒介来认识对象,故在认识活动中会有错觉、幻觉等错误的认识发生。该派认为以此可解决新实在主义的“直接呈现说”所遇到的难题。但在对这类“感觉材料”即“特性复合体”或“性质群”的性质和如何认识它存在等问题上,该派内部看法不一。关于其性质,有的(如洛夫乔伊、罗伊·伍德·塞拉斯、普拉特)认为是“心理的”东西;有的(如桑塔亚那、斯特朗、罗杰斯、德雷克等)认为不仅有心理的东西,还有物理的东西,但在本性上既非心理的也非物理的;有的(如桑塔亚那、斯特朗)还把“特性复合体”称为“本质”或“共相”,因共相具有逻辑性质,故又称为“逻辑实有体”。关于如何认识它的存在,有的认为,关于外物的存在是一种本能的直觉的信念,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有的认为,相信外物的独立存在是普通人都具有的一种实在主义观点,是常识和实际生活的见解;有的认为,根据“感觉材料”与实际相一致或不相一致就可断定外物是独立存在的,但实在界自身的究极的本性是不可知的。该派试图克服新实在主义将存在和意识、客体与主体混同,抹煞真假的区分这样一些困难,但却有将存在和意识、客体和主体、物和心分裂的倾向。30年代起,有些人转向自然主义或其他哲学流派,该流派逐渐趋向瓦解,失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