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 英 critical philosophy;德 Philosophie der Kritik 德国康德哲学体系的名称。他通过批判旧形而上学,特别是以Ch.沃尔弗为代表的唯理论体系而提出,认为旧形而上学不了解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与人的认识原理不相合,因而批判哲学理论以此说明人的认识原理。认为知识是由经验材料与感性形式、知性范畴两部分结合而成,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刺激人的感官而产生印象与观念,但这种印象与观念是杂乱的,必须加上时间与空间的感性形式,成为感性中的现象,再加上知性的12范畴,对这种感性现象作进一步的联系,然后才能形成知识。这种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是由统觉(即自我)所形成,并由其能动作用而加之于材料,因而统觉不仅形成经验,而且形成事物之规律。知性的先天法则不是知性从自然界得来,而是知性给世界规定的。由于人只能认识到这种先天加工后的现象,因而人所认识到的东西与事物的本来样子已有所不同,人所认识到的东西,即人所认识到的现象。这种知识有其相对性,它只限于现象,作为自在之物的世界则不能为人所认识,离开人的认识能力去寻找所谓灵魂实体,或把本来是对无条件东西的设想说成上帝都必然陷于错误。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887)和《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1887)中,康德发展了批判哲学思想,提出批判哲学的目的在于哲学家,停止编造形而上学体系,如果同意采纳这种批判哲学方法就可以共同努力,从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创造一门新形而上学;反对它则必然走旧形而上学道路。还提出理性受教于自然在于向自然提出问题,要求自然解答,在认识论上作哥白尼式的转变,以及为信仰留一余地就必须限制知识等批判哲学原则,具有启蒙主义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