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主义 Trotskyism 从“左”的方面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反对列宁主义的一种机会主义思潮,因其主要代表托洛茨基而得名。斯大林1924年11月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全会上的演说中首先使用这个词。“不断革命论”是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内容。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革命这三个互相联系的“不断性”组成。认为在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取得了政权以后所实行的专政,必然立即面临着要深刻地侵犯资产阶级所有权的各项任务”,民主革命便不间断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必然“更为深刻地侵犯整个私有制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便不间断地向“愈来愈激进的社会改革过渡”,阶级斗争必然要引起国内外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能在一国“完成”,必然要以世界革命为前提,社会主义革命便不间断地走向世界革命,成为世界革命的一个环节。托洛茨基主义抹煞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否认农民的革命性,从而否认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列宁和斯大林都对托洛茨基主义进行了批判。托洛茨基主义在俄国被清除以后,它在国外某些地区还产生着影响,60—70年代又出现某种程度的复活。世界上有人数较少的两个集团,即“欧洲人集团”和“美洲人集团”,奉行新托洛茨基主义。参见“不断革命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