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托马斯·阿奎那
类别 哲学
释义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

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经院哲学家,多明我会修士。生于意大利洛卡舍卡城堡(Roccasecca,该地在阿奎那附近)大封建贵族家庭。幼年在卡西诺山本笃会隐修院受启蒙教育。约于1244年入多明我会,次年赴巴黎大学深造,师从大阿尔伯特。1259年起在罗马等地教授神学与哲学。1272年去那不勒斯大学,边讲学边著述,其间完成《神学大全》第三部分和对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与《生灭论》等著作的注释。与奥古斯丁一样是多产作家,毕生写成大小著作约118部。代表作《神学大全》被称为“百科全书”。关于亚里士多德12部著作的注释简称“注疏全集”。他的学说在世时被传统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所反对,逝世后于1277年受到巴黎和牛津两总主教的公开批判。1323年罗马教廷封托马斯为“圣者”,1567年列为“圣师”并赐予“天使博士”称号后,他的学说逐渐被推崇并确认为官方哲学。1879年《永恒之父通谕》上被规定为基督教哲学的基础,并于1918年正式生效的《公教法典》上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他的哲学思想受波伊提乌、阿维森纳、阿威罗伊等影响,以亚里士多德学说为根据,参照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等的理论,在各派哲学之间寻找中间道路。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人都有理智认识,但理智使用的是自己的思维。理智既不依靠肉体器官,也不以物质为对象。感觉以物质为必要条件,理智的对象则是非物质的。它从想像中获得概念,所以理智认识是抽象的,以“有”为认识对象,“有”虽说抽象,但是实在的,是万物之所以为有的“有”,即去掉一切个性的“纯有”,即抽掉一切个性的“共相”。对理智来说,“共相”是理智的产物,但理智使用的形象本身是以外在客观为基础的,所以“共相”是实在的。总之,“有”是事物的形而上学最基本概念;因此,认识“有”,也就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提出知识分超自然和自然的两种,神学关于超自然的知识是依靠神的启示,哲学和其他科学关于自然的知识,是依靠人的理性。两种知识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根源却是同一个上帝、同一个永恒真理。神学由于神的启示的绝对权威而确凿无误,哲学和其他科学由于人的理性的软弱而可能犯错误。神学之利用哲学或其他科学,无非借助其概念、推理和论证等,阐明启示知识的真实性。“任何科学都是神学的婢女”(Ancilla theologiae)。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和目的论等有助于证明上帝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论可以说明上帝按照自己的观念创造世界。认为实体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的,形式是质料的原则和规定,质料是个体化的因素。人是由理性灵魂和肉体质料组成的,灵魂是肉体的形式,它必须结合于肉体才成为独立的实体——人。人的任何活动有赖于这统一的实体。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和参照柏拉图的至善论,阐明上帝为宇宙万物的最终目的和永恒法则。人的本性倾向善,以分享上帝的至善为幸福。人的良知反映上帝的永恒法。社会为了规范善的行为而制定的法律,本质上渊源于上帝的永恒法。美学上,断言美是上帝的属性,一切美都来源于上帝,上帝是最高的美,通过感性事物的美,人可以观照或体会到上帝的美,最高的美必定具有神性的性质。指出事物的美是通过感官来接受的,“美在于适当的比例”(《神学大全》)。认为美与善相一致,但也有区别,“凡是只为满足欲念的东西叫做善,凡是单凭认识到就立刻使人愉快的东西就叫做美”(同上)。强调精神美与物质美的区别,指出不应将美感混同于一般的快感,美感以认识为目的,快感以欲念为满足。肯定“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美只存在于形式,与内容或意义无关。并提出美的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后被称为托马斯主义,1879年由教皇利奥十三世定为天主教和官方神学与哲学。主要著作有《彼得·伦巴德〈箴言四书〉注释》(1256)、《论存在与本质》(1259)、《反异教大全》(126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注释》(1268—1272)、《神学大全》(1267)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