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塔克(喀罗尼亚的) Plutarchos Kaironeus约40—约120 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传记作者,柏拉图学园哲学家。出生于希腊玻俄提亚的喀罗尼亚。罗马皇帝尼禄(Nero Claudius Caesar,54—68年在位)统治时期,在雅典、罗马教授哲学。曾被任命为罗马治理希腊的总督,晚年回喀罗尼亚创设学校并任该地的执政官和阿波罗神庙的祭司。在哲学上综合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主义,对柏拉图作神学的解释,被认为是当时柏拉图主义的最大代表,新柏拉图主义的先驱。反对斯多亚学派的一元主义,赞成柏拉图学派的两种宇宙本原说:(1)神是超时空、超运动的真存在,是最高本原,永恒不变是众善的主宰;(2)物质是恶的存在的条件。“一元”是提供形式的本原,“不定的二”是接受形式的本原,它们结合形成世界。理念是神和世界之间的居间者,是世界的原型,物质是创造世界的混沌的基质,神是创造的动因。人不能认识神的本质,神洞察一切,但人是看不到的。神是一和永不分化,神是“存在者”,但是没有起源。人只能认识神的劳作,在这种劳作中,物质不是恶而是中性的东西,是善和恶的共居之地。善和恶的世界灵魂是并存的,后者是世界上一切无秩序运动的原因,只有神才是善。精灵是人、神之间必须的中介者,有些精灵是善的,有些精灵是恶的。在人的灵魂中,既有善又有恶。他除了承认一个至上神外,还承认希腊人和非希腊人信仰的民间神灵。在美学上,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教育功能,艺术离不开想像与虚构,将诗与绘画作比较,赞同“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的观点。他在其大量著作中,提供了有关哲学、宗教神学、道德伦理、政治、历史等方面丰富资料,受到哲学史家的重视。主要著作有《希腊罗马人物对比传记》、《道德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