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 infarctiondememtia
亦称“动脉硬化性痴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由于反复多次脑缺血发作或多发性脑梗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特别是联系纤维的损坏,导致大脑机能受损而出现智能的衰退。病理检查可见大脑重量减轻,均匀不一致的脑萎缩,许多大小不一的多发性软化灶。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见。初期常有头痛、头晕、乏力、麻木等神经官能症表现,不易被人发现;常以近事遗忘较突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多差错。继之出现近事记忆丧失,定向力受到影响,计算力低下,情感脆弱、哭笑易变,思维能力下降,但理解、判断能力保持甚久。严重时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言语表达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远事记忆障碍,甚至个人生活难以处理。人格改变初期仅表现原有的尖锐化,至晚期才全面崩溃。自知力在比较晚期还存在。这种人格和自知力相对良好与智能损害不相平行为本病特征之一。该病急剧恶化后,又可被一时性改善所代替,有时缓解可达数月、数年。同时伴有全身动脉硬化,可有冠心病、房室阻滞、糖尿病等,多有高血压病。神经系统可见失语、偏瘫、癫痫发作,假性球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头部CT及MRI影像有多个密度减低区,伴脑萎缩。治疗除常规扩血管、改善脑循环外,常用药为脑复康、胞二磷胆碱、都可喜等;有人认为高压氧包作用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