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 梵 Dāna 简称“施”,音译“檀那”、“檀”。印度各宗教哲学派别崇尚的修行活动。认为布施者在通过布施为他人造福成智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功德,可由此达到最终的解脱。佛教认为布施具有无上功德。小乘佛教将布施分作“财施”、“法施”两种:财施指将各种财物布施于人,目的在破除个人的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未来世”的贫困;法施指向人说法传教,目的使人成就解脱之智。大乘佛教将布施与大慈大悲的教义相联系,用于普度众生,故布施的对象遍及人及人以外的一切有情,并把它纳入六念、四摄法、六度之中。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增设“无畏施”,即使人在趋向解脱之途上勇敢无畏,作为必须实践的菩萨行之一。佛教认为,越是难以做到的布施,功德越大,并主张必须尽自己所能地满足任何人的任何乞化要求,毫无条件、毫无怨言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常与六度中的另一度“忍辱”相互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