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 Prague School 亦称“功能语言学派”(School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别之一。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捷克斯洛伐克(今捷克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1926年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本派的成立。主要代表有:特鲁别茨科依(Никорай Сергеевич Трупецкой, 1890—1938)、马特西乌斯(Vilem Mathesius, 1882—1945)、雅谷布森。认为语言是与其他社会现象有联系的符号体系,反对把语言看成一种自足系统和与其他社会现象脱节的意识形态体系。注重研究语言功能和音位,并用描写音位体系方法扩大研究其他语言现象,特鲁别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具体运用索绪尔的系统、差别、对立、价值等一系列概念,通过研究语言的音位系统证明语言是一个系统,或语音是一个系统中的系统。不仅研究内部语言学,而且对广义的语言学问题进行研究,雅谷布森等人在20年代即以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及其他外部语言各领域,推广了结构概念的运用和结构主义思想的传播。在布拉格学派诞生以前,索绪尔的“系统”概念并未在语言学研究中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布拉格学派的研究充分说明了系统或结构概念的深刻意义。雅谷布森的音位研究影响了莱维-施特劳斯把结构主义观点运用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