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吉尔福特 |
类别 | 心理学 |
释义 | 【吉尔福特】 拼译:J.Paul Guilford 【生卒】:1897—1987 【介绍】:美国心理学家。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马奎特。1922年和1924年先后于内布拉斯加州立(林肯)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27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27-1928年任堪萨斯大学副教授。1928-1940年任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后两年兼任该校教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6年任西北大学客座教授。1940年起任南加州大学教授,直至1969年退休为名誉教授。195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1979年任国际智力教育会主席。受许多心理学家的影响。如铁钦纳关于视觉模型的价值,达伦巴哈关于实验方法和心理测量的作用,考夫卡关于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思维方法,赫尔森关于数学对心理学的作用等对其均有影响。亦受到斯皮尔曼、麦独孤和瑟斯顿等人关于因素分析的方法、人格问题的看法及智力结构的描述等的启发。撰写许多关于心理测量和统计方法的著作,并对人格特质及智能进行大量因素分析研究。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1959年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根据因素分析和信息加工原理,视智力为由操作、内容和成果三个变项构成的立体型智力结构,1982年又予修正,将组成人智力结构的不同因素由120个改为150个,被推荐为认知心理学的参考系统。(2)对创造性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航空心理研究,促进对创造性的深入探讨,证明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其智力模型中具有逻辑定位的性质。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是创造性的核心。(3)开展人格特质研究。认为人格是一个七角形的交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即由态度、气质、能力倾向、形态、生理、需要和兴趣七种特质组成。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著有《人格》(1959)、《人类智力的本质》(1967)、《智力的分析》(1971)、《超越IQ》(1977)、《认知心理学参照框架》(1979)、《创造性才能》(1985)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