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 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国社会学家。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教授。他把现象学和象征互动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日常生活中自我表现的现象学解释。认为社会是一座舞台,人生就是戏剧,完全可以用戏剧演出的程式来说明人的自我现象。在人生的戏剧中,社会系统是剧作家,个人是在社会系统所编的剧本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演给观众看的一幕幕戏剧,而且不是完全按照社会系统所规定的角色演出,而是每个人有一定的自由,按照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并参考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改变他的表演。他曾到与精神病院相类似的机构,如监狱、孤儿院、修道院、兵营中去观察那些自我表现形式的情况。以为在这种场合,个人的本来自我受到压抑,而以一种他自己设计的自我形象作出表演,如表现为“麻木不仁”、“顽强反抗”、“安心定居”、“彻底转变”、“泰然处之”等。大多数人是一种面临发生的事情的样子,真的自我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戈夫曼的角色理论来自结构功能主义,但没有了角色的规范性;日常生活的自我表现理论来自现象学;观察别人对他的反映而设计自己的表演则来自象征互动论。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的表现》(1956)、《烙印》(1988)、《框架分析》(197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