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象 中国美学史用语。(1)指外界之境物象。“夫境象不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引)认为外界境象复杂多样,如景(日光)、风、心、色之类,既非实象,亦非虚无。其说体现了对外物的细致感受与分析。(2)指浮现于诗人心中的境界物象。《吟窗杂录》所载王昌龄《诗格》言诗有物境、情境、意境三境,其物境云:“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认为它是外界事物在诗人意识中的反映。诗人须通过艺术思维,使其了然如在目前,如置身于其中,方能创作出美好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