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境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境 中国美学史范畴。原指境地、胜境、佳境,为自然美欣赏的审美范畴。佛教之声、色,皆指境。《俱舍颂疏》:“心之所游履攀援者,故称为境。”声、色经过耳识眼识主观感官的作用而成境。后被转用于美学中,唐以后的古典美学,开始广泛使用这一范畴。其涵义指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或指艺术构思所摄取的自然、生活形象。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认为“境”是诗人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对象。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指人生喜乐哀愁的情感和心境;意境,指想像和幻想中的艺术真实。皎然《诗式》论“取境”:“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专列“实境”一品,指出其特征是:“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秦祖永《绘事津梁》:“画境当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乃为真笔墨,方能为山水传神。”认为艺术家所摄取的境界,应该以奇句表现出自然不假修饰的丑朴形象;或以自然形象的材料,表现为真实逼真传神的艺术。艺术家要从主观真切的审美体验直接出发,才能表现天然美妙的艺术境界。方回认为应从人的个性心理中去寻找“境”的范畴。“心即境也”。祝允明提出:“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枝山文集》卷二)将“境”视为事、情、身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客观形象。王世贞认为境是一种客观生活的图画,“兴与境诣,神合气完”(《艺苑卮言》)。叶燮提出:“境一而触境之心不一。”(《已畦文集》卷八)“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外编)强调文艺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与客观事物的境界不同,具有独特的个性审美特征。在清代的美学理论中,“境”又逐步被明确地规定为情景统一的审美特征。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在近代的美学理论中,又将该范畴分化为真实与虚幻、客观与主观两个部分。梁启超提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自由书·惟心》)否认“物境”的真实存在。王国维以境界说探究文艺美的特征和审美规律,提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也常与“妙”、“神”、“真”等连用,表示审美价值的高度。郑板桥《家书·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笪重光《画筌》:“真境逼而神境生。”该审美范畴的意义,一般指文艺家反映的客观真实情景,在个别情况下指文艺家主观的心理境界。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