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墨子
类别 哲学
释义 墨子     约前468—前376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为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早年曾习儒术,因不满其“礼”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徒属遍天下,形成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并称“儒墨显学”。身体力行,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吃苦精神。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等国,向王公大人宣传其政治主张,制止了多次战争。其中以与公输般论战,止楚攻宋最为著名。墨子在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强调了人类的感觉经验,认为“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明鬼下》)。并制定了“三表”法,以“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和“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者作为判定言论是非真伪的标准。主张“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贵义》)的名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类”和“故”的逻辑范畴。把“察类”、“明故”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同异的论辩原则和逻辑方法。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强调“志”与“功”的统一,把“利”放在重要地位。认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在天人关系上,提出“非命”,认为“天命论”“暴王作之,穷人术(述)之”(《非命下》),“此为天下之厚爱也”(《非命中》)。强调要用“强”、“力”来改变生活境遇。认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富,不强必贫”(《非命下》)。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乐上》)。他的“天志”、“明鬼”说,没有摆脱殷周传统的思想形式,为其学说中的迷信落后成分,但又成为贯彻其政治主张的工具。以“兼爱”为其伦理思想的核心与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认为天下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互相对立)。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中》),用“以兼易别”(《兼爱下》),否定儒家的“爱有差等”。提倡“利人”的功利主义原则,认为一切“圣知”、“仁义”的价值就在于此。正因为“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耕柱》)。提倡“非攻”,抨击“攻伐无罪之国”的掠夺战争,认为攻伐为“天下之巨害”(《非攻下》),但不反对诛有罪之君的正义战争。政治上还主张“尚贤使能”(《尚贤中》),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尚贤上》),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反对儒家的亲亲尊尊,要求不偏富贵,不避贫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同上)。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奢侈享乐的生活和厚葬久丧,靡费财物的习俗。其“非乐”理论中,存在狭隘功利主义的观点,主张以物质功利活动取代对于美与艺术的追求。但并不完全否认美的客观存在,“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乐上》),认为音、色、甘、美也为人所需要,然而应“先质而后文”(《墨子间诂·佚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同上)。“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是墨子认为“择务而从事”的最重要的十事,也是构成墨子的整个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主要之点。其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中国哲学史上宝贵的遗产,但也存在着某些消极的迷信成分。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为后期墨家进一步发展。《墨子》七十一篇是后人对他言行的记录。今存五十三篇,为研究墨子和墨家思想的基本材料。有关他言行的记载,还散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墨子间诂》也辑有其佚文。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4 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