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 artistic beauty 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与“现实美”相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将艺术美称做“诗的美”。柏拉图将艺术美称做“作品的美”,认为它来自心灵的聪慧、善良和对“理念”的观照、回忆。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悲剧等艺术模仿自然,比自然更美,可宣泄情感,陶冶心灵。黑格尔首次把美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认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高于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再现,低于现实美。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所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意境的美。包括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它们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又各有自己的创造规律、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美的基本问题是艺术家的审美实践、审美意识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艺术美具有客观性,来源于客观社会生活,随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创造出不同的艺术美。当它一旦形成以后就成为一种美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人的审美对象。艺术美又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体验、评价、理想和遵循美的规律进行能动创造的结果。它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更美、更带普遍性。艺术家还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概括,使之转化为艺术美,产生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愿望、才能和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艺术美的实质是主客观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真善美、知意情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现象与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人的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它的特征是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形象性与概括性、丰富性与独特性、感染性与功利性、历史发展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全人类的超时空的共同性与时代、民族、阶级差异性的统一,以及体现于艺术形象、意境中的情与境、情与理、形与神、虚与实、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能给人以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不是满足人的实用需要。艺术美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主要体现和人对现实进行审美把握的最高形式,是人的主要审美对象和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美育的主要手段,美感的主要源泉。它以美的形象、意境感染人,寓教于乐、动人以情、启人以理,使人在灵魂震撼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益,激发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