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冲动 英 formimpulse;德 Formtrieb 亦称“理性冲动”。德国J.席勒用语。指人实现自己理性要求的意志、愿望和能力。与“感性冲动”相对。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席勒认为整个人性有两个方面:人本身和状态。人本身是人的理性方面,状态是人的感性方面。两个方面都有实现自己的欲望、要求和力量,这就是冲动。形式冲动来自人的理性天性,它竭力使人在状态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保持住自己的人格。J.席勒这一思想本于康德哲学。康德认为在认识过程中,杂多、混乱的现象界只提供感性材料,它们只有在概念、范畴等普遍形式和规律的统摄下才能成为知识。这形式来源于人的先验理性。J.席勒进一步认为理性能力即提供形式的能力,理性冲动亦即形式冲动。形式本来潜在于人的理性之中,它要求把自己表现出来,把内在的东西外化,给一切外在的东西加上形式和法则。形式冲动的对象是“包括事物的一切形式特性以及事物对思维能力的一切关系”。形式冲动扬弃时间和变化,要求实现普遍、永恒、绝对的理性。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都各有片面性,前者受精神法则的强制,后者受自然法则的强制,两者都不是完全自由的。要使人达到绝对自由,必须由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把这两者统一起来,使人进入审美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