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劭 东汉末学者。字仲远,又作仲援、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中平六年(189),被擢为太山太守。兴平元年(194),弃官投奔袁绍,建安二年(197)拜为袁绍军谋校尉。在美学思想上,用“天人感应”的神学观点解释“乐”的本质和意义。提出“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安万民,成性类者也”(《风俗通义·声音篇》)。认为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而且表现出某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同社会的政治状态密切相关,“宫声乱者则其君骄,商声错者则其臣坏,角声缪者则其民怨,徵声洪者则其事难,羽声差者则其物乱。”强调音乐对人的道德规范作用,“闻其宫声使人温润而广大,闻其商声使人方正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整齐而好礼,闻其徵声使人恻隐而博爱,闻其羽声使人善养而好施”。音乐通过“和人意气,感人善心”而实行其教化作用。其提倡艺术从属于政治的美学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儒家传统观念。有《风俗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