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制夷 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近代魏源用语。系在鸦片战争期间为抵抗英军入侵而提出,并以此作为《海国图志》的指导思想。魏源认为,不了解外国情况,就无法战胜外国侵略者,“欲制夷者,必先悉夷情始”(《筹海篇三》)。又说:“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海国图志叙》)由此驳斥了顽固派把西方的机器生产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学了会“坏我人心”的谬论,指出,要富国强兵,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同上)。这种重视科学技术的观点,是与儒家传统观点根本不同的近代意识。魏源还主张师夷而不奴于夷,信夷之长技而不失自信。认为只要认真进行政治改革,消除各种腐败现象,启用有用之才,中国就能赶上西方国家,“风气日升,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同上)。“师夷制夷”的主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的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标志着近代“中西”之争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