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澂 1896—1989 学者。字秋逸(一作秋一、鹫子)。江苏丹阳人。早年就读于常州中学,毕业后又至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南京民国大学学习农业和经济。1914年进入南京金陵刻经处佛学研究部学佛学。翌年留学日本,专攻美术。1916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在该校开设美学课程。1918年回南京金陵刻经处协助欧阳竞无筹办支那内学院。1922年内学院成立后,专志投身于佛学研究。先后在该院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并协助欧阳竞无辑印《藏要》三辑,还研究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毕生从事佛学研究,在继承中国佛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一改过去仅就汉译经典进行研究的方法,利用梵、藏、巴等各种文字资料,对勘汉译经论进行研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在美学上认为美感不是纯粹快感,其主要特点是在物象上体验到自身的感情,即“感情移入”现象。强调美感基于生命的“最自然又最流畅的开展”,其获得同“静观”不可分。艺术作品是美感的实现。在美学研究对象上,认为“美”或“美的价值”只是狭义和广义的区别。提出“美学是一种科学知识”,“是一种精神学”,“是一种价值学”,“是一种规范学”的论点,主张参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见《现代美学思潮》)。在美的本质上,认为凡随从人们最自然的“生”——观照的,表现的,有最广的社会性的,有普遍的要求的人生——的事实和价值,一概都是美的(见《晚近美学说和美的原理》)。其美学思想,在“五四”前后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印度佛教史略》、《西藏佛学原论》、《因明纲要》、《佛教研究法》、《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等,美学著作有《美学概论》、《美学浅说》、《现代美学思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