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末民本 近代哲学史用语。康有为说:“国之所立,以为民也。国事不能无人理也,乃立君焉,故民为本而君为末。”(《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谭嗣同作了进一步阐发。他继承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传统,又汲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观念,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主,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仁学》),“因有民而后有君”,“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同上)。故“君,末也;民,本也”。又认为君既为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同上)。并以此为据,指斥封建君主专制是对君民关系的“本末倒置”,“君为独夫民贼”,认为“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同上)。明确否定君权神授和“忠君”观念。为“兴民权”、“倡民主”、“行变法”提供依据,制造舆论。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亦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