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1928—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立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1955年起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执教,1961年升教授。大学时起,致力于语言学、数学与哲学的研究。政治上有民主主义倾向,曾写有几本带有进步色彩的政治著作。早期把语言学研究与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转换生成语法,以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程序说明语言形成的简化规则。认为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即儿童如何只听到少数的言语就能了解其他未听到过的言语,并自己生成许多没有听到过的言语。认为语言学主要研究同时性的语法而不是研究历时的语言变迁。提出语言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认为语法是深层结构,是天赋的本质的东西;言语是表层结构,是派生的概念,并利用笛卡儿、莱布尼茨等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哲学家的观点及他们所提出的“普遍语法”概念加以论证,把普遍语法看成是深层结构。普遍语法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人的大脑稳定状态的一部分,是大脑机制的一种表现。普遍语法不只是研究语言特征,而且是生物遗传属性的一部分,人之有语言能力就与人的胎儿长手臂而不生翅膀,人要经过青春期一样。认为人是可塑性的机体,是以作为生物天资部分的丰富系统的遗传因素事先编制程序的。这个编制好的程序就是认识系统,它在长期的演变进化中得到发展,可以自由地以创造的方式去行动。人怎样才能创造地行动并说出新的、但不是任意内容的话等问题,要由神经生理学来作出证明。经过这种解释,认为语言学就成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最终应是生物学的一部分。从哲学上看,这种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反对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偏重于唯理论的心理结构。其语言学理论具有独创性,对语言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本人曾声明与流行的结构主义没有关系。一般认为,其语言学理论与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语言学派已完全不同,但哲学上的结构主义流派曾从他的结构观点得到很多的启发。主要著作有《句法结构》(1957)、《句法理论的若干方面》(1965)、《语言与心理》(1968)、《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