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性论 pansexualism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指把性欲冲动看成支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决定力量,并用性的冲动与压抑解释社会现象和说明社会文化发展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性”除指一般的男女间的性欲外,还包括儿童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兄妹间相亲近、抚摸自己身体获得快感欲,甚至教师与学生、首领与其追随者之间的亲密关系等。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动机都根源于性的冲动,人的一生是性欲支配下的发展过程。人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可划分为一系列性欲阶段,这些阶段就是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还认为,性欲在宗教戒条、道德规范、法律条款、社会禁忌和社会习俗等的制定中,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活动中,都起着“不平凡的作用”。社会文明的本质就在于用社会的力量压抑人的性本能的冲动,使人失去幸福,造成个人与社会的对抗。社会文明具有“集体神经官能症”的性质,只有作为它的虔诚的信徒,才能幸免于患上个人神经官能症。弗洛伊德希望找到能使个人的性本能要求与群体要求之间调和的办法。但不认为性的需要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对抗能得到真正解决,因社会文化的发展正是基于对个人的性本能的压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