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 aesthetic experience 亦译“美感经验”。主体感受、体验、创造美的经验。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18世纪英国经验派着重探讨人在审美活动中主观的生理结构和心理功能,开始把美感经验的研究提到美学研究的范围。舍夫茨别利和哈奇生认为人在审美中由特殊感官“内在的感官”在心中唤起美的观念和美感经验。康德也从主观的心理功能方面探讨审美中快与不快的感情,即审美经验。19世纪中叶以后,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更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重点。意大利克罗齐认为它是纯主观的,是对形象的直觉,并且决定美的存在;美国桑塔亚那认为它仅仅在于感觉上的愉快,它的价值要由愉快的强度、持久性来衡量。德国K.朗格认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幻觉,是非真实的经验。美国帕克更认为它和“美”是同一个意思。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排斥客观对象、审美实践对审美经验的决定作用。审美经验在人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中产生,随着对象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由对象、实践检验这种经验的真实性、可靠性。人只有在一系列反复的审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审美记忆、形象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概括审美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并将之同在学习、训练、借鉴中获得的间接经验、间接知识统一起来,才可能逐步构筑起较系统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既是事物美的结构和实践结构内化的产物,又是主体内省、概括的结果;既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又有个人的个性特征。它有不同的深广度,感官直接接触审美对象所形成的未经理智总结、概括的经验是感性经验;主体在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并经过理性概括的和在教育中积淀起来的具有理性内容的经验是理性经验。感性经验是理性经验的基础,理性经验是感性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审美经验是形成审美感受、体验、评价的主观条件,是审美能力、观念、情趣的内在成因和表现,直接制约着审美的感受、体验、联想、想像、判断、理解的灵敏度、深广度,影响着审美的选择、意向和美的创造。对审美经验,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对它作广义的理解,把它等同于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审美创造等;有的对它作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具体的直接经验、感性经验和间接经验、理性经验,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