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不可知论
类别 哲学
释义 不可知论     agnosticism

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说不可能彻底认识的哲学理论。与“可知论”相对。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在1869年首先创立和使用这一名词,随后流行,成为一种常用的哲学术语。不可知论思想在古代就产生了。欧洲哲学史上,不可知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怀疑主义者皮浪。他从同一事物可以有相反的两个命题出发,声称我们对事物不可能有任何确实的知识,不知道事物本身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一切都可怀疑。近代哲学中,不可知论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论证。休谟认为感觉“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人性论》),感性知觉是认识的来源,但人们的知识不能超出感性知觉的范围,否认在感觉之外有客观物质世界存在,强调在人的感觉之外是否有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康德则否认世界可以彻底认识。他承认在我们的感觉之外有“自在之物”存在,人的感觉和观念由“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引起,但宣称人的知识所达到的只是“现象”,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知的。不可知论思想在现代西方一些哲学流派中仍继续流行。不可知论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认识论根源。不可知论者的本质“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的’东西”(《列宁全集》第18卷第106页)。他们不懂得感觉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不了解相对与绝对、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如黑格尔)都曾对不可知论作过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不可知论作了正确的、彻底的批判。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也就完结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226页)不可知论作为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和观点,在历史上并非只起消极作用。当它被利用来怀疑神灵世界和上帝存在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一种羞羞答答的无神论。同时,不可知论所提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无限与有限、认识的相对性等问题,对于反对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和启迪人们的思考有一定作用。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