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心 希腊 ataraxia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用语。指冷漠地对待一切外物的一种心灵宁静的状态。是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许多古希腊罗马哲学家都提倡不动心,但对达到不动心的途径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把不动心建立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的基础上。德谟克里特把不动心理解为灵魂不受任何恐惧、迷信和种种感官欲望所扰,不为生活操劳,依靠智慧,认识自然来求得心灵的宁静淡泊及内心的和谐。伊壁鸠鲁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是最高的生活理想和最高道德境界;主张以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克服对死亡和神的恐惧来达到不动心状态。另一些思想家则从哲学唯心主义出发论述不动心。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不死,以灵魂摆脱肉体来“净化”、“解放”灵魂,求得灵魂的宁静。苏格拉底、柏拉图要求摒弃对外物追求,通过观照灵魂自身,达到与神合一的不动心状态。皮浪等怀疑论者主张放弃对真假善恶的判断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求得心灵的恬静。斯多亚派认为顺应本性(神)而生活是至善,冷漠地对待生死、荣辱、祸福及一切外物,使灵魂摆脱肉体的干扰,忍受一切现世的苦难和压迫,才能求得不动心和灵魂的自由。中国战国时孟子也有“不动心”之说,谓“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意指意志坚定,勇于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