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历史唯心主义
类别 哲学
释义 历史唯心主义     historical idealism

亦称“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最终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有各种不同的历史形式。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历史是神按一定目的安排的,哲学的任务是领会神的意志,更好地为神服务。以芝诺为代表的斯多葛派主张神意就是历史必然性,即历史命运。人对自己的命运只能逆来顺受。中国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也属于这种神意论。中世纪的欧洲,盛行神道主义历史观,奥古斯丁说,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都是因创造主(他是唯一的神)的仁慈而受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都由上帝意志决定。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兴起同神道主义相对立,但丁、薄伽丘等认为,主宰人事的不是神,而是人自身。人有高贵的理性和无穷的力量,创造人间伟大美好的事业。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等人进一步发挥了人道主义历史观,彻底否定神道主义。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自由平等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统治违反人类本性,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人道主义历史观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肯定人的理性力量,在历史上起过巨大进步作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特别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一种辩证的历史唯心主义。他认为历史是“世界精神”在时间中的展现过程,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并试图找出隐藏在历史人物动机后面的起支配作用的最后动因。恩格斯高度赞扬黑格尔这一合理思想,把它看作是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前提。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一股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思潮,主要代表有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李凯尔特,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等。他们根本否认历史过程中存在着因果关系,认为历史是靠记载保留下来的,记载者按自己主观标准来选择历史材料,“历史等同于史学意识”,其中无任何必然性或规律可寻,“历史不是科学”。历史唯心主义可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一种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另一种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发展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但这两种唯心史观的实质是相同的:即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认为只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崇拜偶然性,否认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居统治地位。“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3—284页),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产生之后,在现代西方又出现了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社会历史理论,继续以新的形式宣扬唯心主义,在坚持用人的理性、欲望、情感等精神因素解释社会历史的同时,进一步否定认识和预见历史进程的可能性。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3: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