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辩证法 idealist dialectics 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学说。这种学说的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欧洲哲学史上,早期的唯心辩证法的代表是柏拉图。他从“理念”出发,提出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宣称:“自己运动的东西乃是一切运动的源泉。”必须从个别的东西之中,即殊相之中去考察共相;从杂多之中去找唯一。他从唯心论的角度论述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并通过对对立的概念进行纯逻辑的推演,力图证明对立的概念并不是绝对分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人的理性思维发生矛盾的必然性,他所提出的关于理性思维的“二律背反”,对于揭示和探讨思维的辩证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对于推动辩证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费希特提出“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我”,最后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认为“自我”与“非我”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是“自我”本身和整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谢林认为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即“绝对”,“绝对”中产生精神和自然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和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发展,在哲学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黑格尔第一个全面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对辩证法作出重要贡献。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阐述了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同一与差别、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必然与自由等诸多辩证范畴,建立庞大的唯心辩证法的体系。他第一次把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观念”。在论述“绝对观念”运动发展时,指出矛盾原则是一切现象的基本原则,并表述了关于内在矛盾是一切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的思想。强调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转化。恩格斯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18页)唯心辩证法有时又特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