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唯心主义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唯心主义 idealism 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源于希腊文idea,意为“观念”。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定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外部物质世界。在社会历史观上,它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机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主体(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天才”史观。唯心主义思想在古代即已产生。在哲学史上,莱布尼茨《对培尔的思想的答复》一文中首次使用了idéalist(唯心主义者)一词,用以指柏拉图哲学,以与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者(materiast)哲学相对称。从18世纪开始,人们用唯心主义称呼贝克莱的学说。康德则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先验的唯心主义 ”,而把那种否认或怀疑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客观对象的学说称为“经验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对唯心主义作了科学的规定,并指出了它的实质。唯心主义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最初包含在原始宗教中。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能正确解释。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往往感到神秘莫测,产生恐惧、敬畏的心理,导致迷信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原始人对人自己身体构造不了解,不能科学解释做梦现象,以为人睡着后(或死后),灵魂(意识)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独立存在。这里已包含着意识是独立的实体的唯心主义思想。但唯心主义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派别,作为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则形成于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私有制并产生阶级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的奴隶社会。它反映着奴隶主集团中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在历史发展中,唯心主义一般与保守势力、剥削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相联系,成为他们维护剥削统治的思想工具和精神支柱。唯心主义在其长期发展中表现各异,其基本形式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意识、精神当作独立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除了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之外,还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人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中,主观同客观相分裂,认识同实践相脱离,用孤立、静止、片面、僵化的形而上学观点把认识过程的某个侧面、某个阶段过分夸大和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全集》第55卷第311页)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将来阶级消灭后,这种对立和斗争的阶级性质不存在了,但唯心主义仍将存在。列宁认为,哲学唯心主义并非完全是“胡说”,它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同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唯心主义并非仅仅由一两个基本命题构成,而是包含着一系列推理和论断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的谬误在于把曲折而复杂的人类认识过程的某些成分夸大成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撇开这种夸大,它对这些成分的论述仍然具有某些合理因素。唯心主义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所概括的某些经验材料和科学成果,同唯心主义对它们的解释是有区别的。唯心主义在论证谬误的命题时往往能触及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中某些固有的矛盾,提出某些重大问题。它在同唯物主义斗争时往往能抓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某些弱点,促进唯物主义的发展。从唯心主义失足的途径,可以获得理论思维的教训。而实际存在的某种唯心主义哲学也往往不以绝对纯粹的形态出现,其中也可能有某些唯物主义的成分。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不是简单地笼统地抛弃唯心主义哲学的一切内容,而是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的批判,并利用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因素,真正不断地驳倒和战胜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参见“唯物主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