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克尔恺郭尔
类别 哲学
释义 克尔恺郭尔     S∅ren Kierkegaard1813—1855

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的先驱。 1830年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神学院, 1841年以论文《论苏格拉底的讽刺概念》获神学硕士学位。1841年10月至1842年3月,在柏林大学听谢林讲课。 回哥本哈根后, 一直从事宗教和哲学的著述活动。 晚年与丹麦国家教会发生冲突,指责丹麦教会中的理性主义倾向。他从小生活在信奉基督教的家庭中,养成了孤独内向的性格。成年后又面临在宗教与婚姻之间的选择,因此内在的情绪非常敏感。哲学上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的存在与情绪体验等意识活动结合起来,运用文学、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去表达关于个人存在的思想。他反对黑格尔把多样性的存在禁锢在一种体系里,并认为“一个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一个关于存在的体系则是不可能的”。他指出,思辨哲学所论述的只是抽象思想本身,而不是存在。存在是人的实在和情绪的结合,它作为变易无常的运动过程,是不可能被逻辑地思考的,也就无法下定义,因此它是非理性的,是一种荒谬。克尔恺郭尔强调人的个体性和人的绝对自由及创造性,在描述个人的畏惧、不安、绝望等情绪体验的过程中, 尤对畏惧作了详尽的宗教和哲学思考,并探讨了畏惧的来源、方式及其与自由、虚无、时间的关系。他还对选择、可能性、自由、再现等概念作了非理性的解释。他强调纯主观的非理性的内心体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真理只存在于主观性之中。在宗教方面,认为基督教不是一种可以从理性上去理解的学说,我们要与绝对的上帝发生关系,“站在上帝之前”,首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罪孽,并强化自己的热情和意志。认为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上帝是人生目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种生活方式:(1)美学的,即享乐的;(2)伦理的,即善的,注重内在的心灵上的追求;(3)宗教的,即圣洁的,摆脱一切世俗的物质的束缚,摆脱道德原则的束缚,只为自己的存在面对上帝。人生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须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称为“质的辩证法”。这种选择是主观的、自由的。在美学方面,对悲剧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希腊悲剧以动作为中心,“国家”、“家庭”、“命运”这些实体因素构成了希腊悲剧的特点,在现代悲剧中这些实体因素被现代反思活动瓦解了,悲剧英雄的起伏完全取决于个人活动,它以情境和性格为主导;古代悲剧中忧伤(sorrow)更深刻,“忧伤中有一种比痛苦更具实体性的东西在内”,现代悲剧里痛苦(pain)似更深重些,痛苦总是指示着对苦难的反思。认为古今悲剧在悲剧性上是共通的,“真正的悲剧性存在于主观与客观、主体的动机与客体的苦难之间”,纯粹的动作与纯粹的苦难(原罪)、绝对的纯洁与绝对的罪恶都不能产生悲剧。罪是悲剧的关键,古希腊是“继承下来”的罪(命运),现代悲剧是“道德或决策上的失落,由命运转为过失”,悲剧就是行动中承担起自己的罪与忧伤。克尔恺郭尔的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法等国传播,他的著作、日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把它们推崇为自己的思想源泉。主要著作有《恐惧和战栗》(1843)、《哲学片断》(1844)、《人生道路诸阶段》(1845)、《非科学的最后附言》(1846)、《致死的疾病》(1849)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3: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