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结构主义美学
类别 哲学
释义 结构主义美学     structuralistic aesthetics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 20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俄苏和捷克, 50—60年代在法国达于鼎盛。主要代表人物有雅谷布森、莱维-施特劳斯、R.巴特等。结构主义美学受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重大影响,把现代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和观点应用于美学研究,试图揭示实际的美学现象背后稳定的系统结构,以及这些现象的可能形式与意义。认为一部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的特殊的内在结构系统和特殊的处理语言的方式。艺术家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一个被决定项,结构借助于他进行文艺创作。文艺作品的结构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社会生活、历史环境及其作者无关。结构主义美学在俄国形式主义美学那里已露端倪。雅谷布森认为,诗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美学现象的自主性和内在性就在于语言本身使它具有美学价值。普罗普(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лп, 1895—1970)从大量民间故事中概括出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结构模式。布拉格结构主义者莫卡洛夫斯基则强调艺术是一种“功能的结构”。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对美学的最大贡献是在神话研究方面。认为神话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在的共时结构之中。神话的深层结构是由人类先验的下意识结构所决定的。R.巴特则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系统地引进文学批评,建立了结构主义的叙述学。结构主义美学在70年代开始衰落。它用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研究文艺作品,注重组成一个作品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批判主观主义的美学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根本局限则在于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和反历史主义倾向。结构主义美学在欧美各国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作有《结构人类学》、《神话学》(莱维-施特劳斯);《论拉辛》、《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R.巴特);《形象Ⅲ》(热拉·谢奈德)和《结构主义诗学》(托多罗夫)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13: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