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马克思学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马克思学 Marxology 现代西方学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生平事业及有关著作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可分为哲学马克思学、经济马克思学、政治马克思学等。1959年,法国吕贝尔创办《马克思学研究》(《Etudes de marxologie》)杂志,首创“马克思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面临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问题,同时马克思早期著作和手稿也逐渐被发现和发表。50年代末,美、英、法、意和联邦德国等国大学普遍讲授马克思主义,大量出版有关著作。在“复兴马克思”和研究马克思热潮中,马克思学形成门类和系列。1962年,瑞士学者波亨斯基提出建立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时期相应的马克思学、列宁学和苏联学。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欧美的“马克思热”中,西方马克思学广泛流传。主要代表有:波亨斯基,德国的费切尔,英国的安德森(Perry Anderson, 1938— )、博托莫尔(Tom Bottomore, 1922— )、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1940— ),法国的吕贝尔、伊波利特,美国的胡克、海尔布隆纳(Robert L.Heilbroner, 1919— )、古尔德纳(Alvin Ward Gouldner, 1920—1980)等。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按其内容和倾向大致可分为三类:(1)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早期思想是人道主义,后期思想是反人道主义;马克思的哲学只是启蒙时代哲学、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折衷混合物;马克思的思想和恩格斯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的主导思想是“人类中心说”,而后者主张“自然主义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问题和中心问题;甚至污蔑马克思主义是“反动的学说”、“魔鬼的学说”,是一种“新型的宗教”。(2)进行“纯学术”研究。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诠注和阐释,考证文献,讨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间的思想的关联与同异,但并不试图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3)同情马克思主义。肯定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必要的”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洞察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社会分析的见解”,主张“回到马克思那里去”。西方马克思学各派的共同点为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停留在讲坛上和学院内,具有思辨和学院性;著作大多冗长繁琐、艰涩费解。有些西方马克思学家冲破禁区,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较为严肃的讲授注释,使之得到传播,还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新特点,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新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意义。一般认为,是否自称“信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学”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所在。其代表作有《苏联哲学的教条主义基础》(波亨斯基)、《马克思主义》(费切尔,3卷本)、《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批判》(吕贝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安德森)、《卡尔·马克思》(博托莫尔)、《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海尔布隆纳)、《两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矛盾和异例》(古尔德纳)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