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寡过主义 近代梁启超用语。指“中国旧伦理”中那种漠视群体、明哲保身的道德修养原则。语见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之中心点。”与“泰西新伦理”相比较,其特点是:“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同上)由此导致“任众事之废堕芜秽,群治之驰纵败坏,惟是塞耳瞑目,不与闻公事以为高。”(《论中国国民之品格》)更有甚者,如有人欲为本群、本国之公益有所尽力,“曲士贱儒”则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非笑之排挤之”。其危害在于毁坏人们的合群之德,消融人们的爱国精神,导致中国“日即衰落”。故号召对其用“公德以审判之”,且坚决摒弃之。在当时具有批判封建道德修养,倡导国民公德,增加爱国观念的进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