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主体意识
类别 哲学
释义 主体意识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对主体地位的意识即意识到自己是周围一切存在物的主体,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导和主动的地位,物处于被动、被支配的地位。对主体能力的意识即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从自然中提升出来,成为主宰自己生活和其他自然物的主体。对主体价值的意识即意识到人是一切存在物中最有价值的存在,具有赋予物以价值的功能属性,人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价值,人能动地改变环境、超越环境,以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主体意识高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基础和前提。主体意识则是自我意识的升华。自我意识属于自我的反思活动,它以自身为对象,要把自己与他物区别开来。当人类(包括个体、团体)对自己的属性、地位、能力、作用和价值等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后,就形成了人类(包括群体和个体)的自我意识。在此基础上,人进一步形成了对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的意识即主体意识。国际歌中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形成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也是主体意识觉醒和形成的表现。主体意识由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两部分组成。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是互相规定、一起产生的。没有被主体思维所指向的对象意识的存在,则自我意识也无法存在。主体意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产生,是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辩证综合。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人的劳动创造和动物活动的区别,正在于作为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主体的主体意识。它是对象性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根据。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2: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