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阿尔图塞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阿尔图塞 Louis Althusser1918—1990 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阿尔及利亚,1930—1936年回法国读中学,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入伍,1940年被俘,关押于德国集中营。战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在党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但与伽罗蒂的观点有矛盾,并于1966年受到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责。反对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解释,以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的著作与思想发展。在巴谢拉尔的科学理性主义影响下,批判经验主义的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的人本主义的唯心主义方法、法兰克福学派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形态的内在规律、不同层次或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种社会形态的性质不能从主体或社会行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能从由经济的、政治法律的、意识形态的结构或实践构成的复杂整体进行分析。社会形态的结构成分是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仅仅是结构中的一个,但起决定作用,其他结构也起相对的决定作用,不过由经济决定哪一个时期哪一种结构起决定作用。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规律的表象体系,其实践职能超过理论职能。科学则是一种理论,与人们的实际利益无关。以“认识论的决裂”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认为马克思在1840—1842年的思想为康德、费希特的自由人道主义所支配,1842—1845年的思想为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所支配,1845年,马克思与人道主义思想决裂,建立全新的概念体系,批判人道主义思想,并认为人道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科学。反对经验主义和人道主义,以结构主义解释理论活动,认为理论也是一种实践。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和理论实践都是通过一定的人力劳动,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把一定的原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是以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原料,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加工工具的理论实践过程。提出线性因果性、表现因果性与结构因果性的区别。认为马克思主张结构因果性,即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处于平等地位的相互作用,是用多元决定论代替一元决定论,实际上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一系列理论。他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新的理论方向。认为艺术要以意识形态为对象和材料,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当表现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艺术提供的意识形态与现实的距离,使人产生摆脱、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把握现实生活真相的结果,这就是艺术所追求的“间离”的审美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与科学认识在对象与目的上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形式:艺术以“看到”和“察觉到”或“感觉到”为形式,科学则以认识为形式。主要著作有《保卫马克思》(1965)、《读〈资本论〉》(1968)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