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主要研习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而得名。又因着重阐扬“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后秦鸠摩罗什译此三论,一时群起研究讲说。至隋代,吉藏著《三论玄义》、《大乘玄论》、《法华义疏》、《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二谛义》等,成为三论宗的实际创始人。基本理论为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认为世界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即“缘起”。离此即无事物独立之实体,即“性空”。任何事物均为“缘起”和“性空”的统一。如此观察,便能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提出“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说。认为真俗二谛“二而不二”,两者不可偏废。万物“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用这“八不”来说明中道(八不中道)。判教方面提出二藏三法轮说。二藏即声闻藏和菩萨藏,三法轮即根本法轮、枝末法轮、摄末归本法轮。以本宗教义属大乘菩萨藏,并认为大小乘皆为佛说,最后三乘同归一乘。唐武德八年(625),朝鲜僧人慧灌将此宗学说传到日本。后其弟子日本僧人智威及道慈等又入唐学“三论”学说,回国传布,形成元兴寺、大安寺两个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