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真空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真空 vacuum 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自然科学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涉及哲学的物质观、时空观等。本义是虚空,即一无所有的空间。对它最初的认识,从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中表现出来。古希腊的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认为,只有有形的原子,其中包括由原子组成的有形物体才是“存在”的,而与有形原子相对立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是一种“非存在”。中国汉代的《淮南子》把有形的万物称为“有有者”,把空间称为“有无者”,说:“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淮南子·俶真训》)认为空间是与有形万物相对的无法直接感知的虚空。与“空无”论相反,唐代刘禹锡则提出:“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天论》)。北宋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说,明清之际王夫之也认为“凡虚空皆气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肯定物质性的气是宇宙空间的唯一存在,否定了虚空。牛顿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是引力作用的结果,而引力通过虚空具有无限大的速度,无需任何媒介传递。他的“绝对空间”被理解为用以盛放物质客体的空的容器。笛卡儿则认为引力需要媒介传递,空间必然充满了一种物质,它是与空气性质相似的以太,并于1638年提出以太的旋涡说,用以解释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现象。1678年,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提出光的波动说,光即被看做是“以太”的机械振动。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以太”又成为电磁波传播的介质。以太假说包含了真空不空的合理思想,但把真空中的物质设想为通常机械运动形态的介质,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1877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真空态中的物质具有与机械运动不同的运动形态。20世纪初,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确定光和电磁场本身也是一种物质,不需要“以太”作为传播介质,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真空不过是引力场的一种特殊状态。现代量子场论表明,真空即是以量子场形式存在的物质的一种特殊的(即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在真空态中,各种量子场也在不停地振荡(零点振动),而且由于相互作用,真空中不断地有各种虚粒子产生、消失、相互转化,循环往复而不绝(真空涨落)。人类对于真空奥秘的探索,证实并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和空间与物质的不可分离性。正如没有不占有空间的物质一样,没有也不可能有无物质的空间。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