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论历史观 mon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1)主张历史最终只有一种本原。与“多元论历史观”相对。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历史观之分,前者认为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后者认为神秘的理性或少数历史人物的意志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参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2)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普列汉诺夫在1895年发表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一书中提出。他分析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以前先进社会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历史过程。为了批判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的“因素论”,即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等各种社会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等看待的折中主义主张,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称作一元论历史观。在19世纪80年代,以巴尔特(Ernst Emile Paul Barth, 1858—1922)等为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学者,曾把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观歪曲成只承认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否定一切观念的力量”。恩格斯针对这一歪曲,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6页)并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