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劳森 Peter Frederick Strawson1919— 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代表之一。先后学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在北威尔斯大学执教,后去美国历任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归国后任牛津大学教授。早期对于命名、意义、指云和真理等逻辑理论进行研究,强调意义和指云的区别,反对真、假和意义的传统三分法,从而消除外延逻辑和内涵逻辑的冲突,沟通逻辑理论和日常语言之间的隔裂。50年代中期开始,从日常语言的研究转向“描述的形而上学”,着重研究关于世界的思维结构,探讨实际的概念系统的一般特征。批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认为该论犯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错误,一是忽视了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用法,混淆句子和句子在特殊场合的使用所形成的陈述。其次是混淆逻辑推论形式的蕴涵和非逻辑推论形式的蕴涵(预先假设)。后期提出的“描述的形而上学”与其“修正的形而上学”相对立,认为“修正的形而上学”指那些忽视实际思维结构而热衷于提出一种更好的、修正的结构的研究,这种企图是错误的,应当研究实际的思维结构,揭示其最一般的特征。主要著作有《论指称》(1950)、《逻辑理论导论》(1952)、《个体》(1959)、《感觉的界限》(1966)、《逻辑-语言学论集》(1971)、《逻辑学与语法中的主词与谓词》(197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