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觉性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主体抱有一定目的对审美对象有意识进行理智的逻辑思考,把握对象审美特质、从而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审美感受。中国古代孟子所说的审美中的“以意逆志”,荀子所说的“以道制欲”以及后人所说的“悟入”、“领略”、“品味”等都触及到这种自觉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求知”说,德国黑格尔的“艺术观照”等,都肯定了审美自觉性及它对审美创造的意义。审美自觉性的动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对象的强刺激。主体在对象刺激和特定情境影响下,调动起以往的审美心理信息储备及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对特定对象进行专注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通过同化、顺应,把握对象的意蕴,展开联想、想像和情感活动,形成审美态度和评价,进行能动创造,超越对象,创造新的意象和形象,从有限的对象中获得无限的内容。审美自觉性亦可由非自觉性转化而来;可以强化、深化美感,激起创作冲动和创造美的意志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