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action 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个体存在、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活动和动物活动的区别时指出:劳动、语言和思维是人的活动的基础。唯心主义只承认抽象的、思辨形式的活动,而马克思将活动概念引入认识论时,给予严格的唯物主义规定。马克思认为,活动的起初形式和基本形式是实际的感性活动。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页)。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在这种外部的、实践的活动的基础上,才有人的其他各种活动形式,包括人的内部的意识、思想的活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艺术活动等等。对活动的分析也构成了科学认识心理反映和意识的决定性的和主要的方法。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对象性。活动的对象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象独立存在,使主体活动服从于它并对对象加以改造;第二,对象的映像——主体对对象的属性的心理反映,它是由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活动的对象性不仅产生映像的对象性,而且也产生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对象性。运动包括活动。但活动不等同于运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活动是由主体心理成分参与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不是自发的运动形式。有的学者提出,活动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主体能动性本身,并将活动分为改造活动、认识活动、价值取向活动和交往活动四大类(苏联M.C.卡冈)。有的学者提出对活动进行“微观结构”的分析的见解,要求把发生的(心理的)活动观与数量的(信息的)活动观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