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 archetype 瑞士荣格用语。指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中的由人的代表性经验构成的原始意象类型。古希腊柏拉图把理念称为原型。荣格认为这种古老的用法正表示出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的意义,即它们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认为在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一种人类表象的潜能即“原始意象”,这些“原始意象”由人类基本的、普通的经验构成,称为“原型”。它是祖先生命的痕迹或储存物,通过脑组织一代传给一代。原型是普遍的,即每个人均继承着相同的基本原型。原型是各种情结的主要来源之一,并通过情结表现为意识和行为。认为人生有多少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种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人们的心理之中,但这种镂刻不是充满内容的意象,而是没有内容的形式,只代表一种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荣格描写了许多原型,其中主要的是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以至人造物的圆圈原型、武器原型等。他认为有四种最为突出的原型可以分别代表各别的人格系统:(1)阿尼玛(anima),是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征;(2)阿尼玛斯(animus),是女性精神中的男性特征;(3)暗影,是人们精神中与低等动物共存的部分;(4)自身,是每个人完整、谐调的精神目标。他用“原型”理论来分析文艺作品,揭示作品的深层意蕴。认为一些艺术形象之所以深刻和伟大,在于它唤醒了这种“原始意象”并完满地表现出来。荣格的原型理论是西方文学批评原理中原型批评方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