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 217—278 魏晋之际哲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性刚劲亮直。历官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封鹑觚男。司马炎为晋王,以玄为散骑常侍,后任御史中丞,迁太仆,转司隶校尉。少时孤贫,专心诵学,后虽显贵,但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收录成集,名为《傅子》。哲学上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傅子·义信》),而规律是“时至自生,非德之力”(《附录》),人的“德行”不能代替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人性上认为,“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物理论》)。“夫贪荣重利,常人之性也”(《戒言》),人性可以通过“礼义之教”去改变和造就,否认有天赋道德。“家足食,为子则孝……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晋书·傅玄传》),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社会矛盾中的经济内容对道德伦理的作用。政治上主张“计人置官”、“分人授事”、“听言审本”、“观事核实”。反对虚无放诞之论,对当时的玄学空谈进行了批评,认为“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晋书·傅玄》)。强调以儒学为本,“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同上)。今存《傅子》为后人所辑,其中文义较全者仅十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