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托尔 Georg Cantor1845—1918 数学家,集合论的创立者。生于俄国圣彼得堡。1856年随家移居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862年入苏黎世大学,翌年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等。186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69年后任哈雷大学讲师、教授。1890年创建德国数学学会,任首任会长。推动和负责筹备了1897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致力于三角级数唯一性的研究时,引起了对集合的导出集结构的研究。19世纪70年代起,发表一系列论文,论述集合论问题。1874年在数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无穷集合理论的论文引入了基数概念,由此证明超越数大大多于代数数。在系统研究无穷集合的性质特别是无穷集合的度量问题后发现,如果把一一对应作为相等的标准,则一个无穷集合和它的真部分相等,揭示了无穷集合与有穷集合的本质差别。以对角线方法证明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康托尔定理,揭示了没有最大的集合、没有最大的基数及不存在所有集合的集合。1878年所提出的连续统假设,长期来是数理逻辑的中心问题之一,1900年被希尔伯特列为二十三个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中的第一个。认为实无穷是存在的,实无穷在性质上不同于有穷,但仍是可以认识的。分别于1895年和1899年发现集合论中最大序数的矛盾以及最大基数的矛盾。前者于1897年为意大利数学家布拉里-福蒂(Bur li-Forti)再度发现并发表,现被称作最大序数悖论或布拉里-福蒂悖论,后者现被称作最大基数悖论或康托尔悖论。其研究成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学基础有重大影响,成为函数论、数学分析与拓扑学的基础,并推动了数理逻辑中直觉主义与形式主义学派的发展。数学和哲学著作编入《康托尔数学和哲学著作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