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学说 Darwinian theory 亦称“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学说之一。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了这一学说的基础。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几乎与达尔文同时提出了类似的理论,并于1889年把达尔文的学说第一次称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赫胥黎、德国的海克尔等。达尔文运用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材料,特别是他在环球航行期间以及研究家养动植物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证明了现存多种多样的生物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演化而来,揭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因,从而使进化论真正成为科学。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主要内容。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有利的变异将较多地保存下来,有害的变异则被淘汰。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长期积累,导致性状分歧,最后形成新种。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缓慢进化的。达尔文学说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它是生物学上的伟大革命,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巨大的哲学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把达尔文进化论引为自己学说的自然史基础。进化思想逐渐广泛渗透到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物质进化”、“化学进化”、“科学进化”、“文化进化”、“社会进化”等等思想观念和名词术语的出现,表明进化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达尔文学说对长期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来宣扬上帝合目的地创造生物的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一个沉重打击。马克思说:达尔文学说“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575页)。达尔文学说曾被一些唯心主义者歪曲用来宣扬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并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庸俗进化论等流派。在达尔文时代,细胞学说刚建立,遗传学尚未成为科学,达尔文学说尚不能揭示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此外,达尔文学说过分强调了生物的缓慢进化。19世纪末以来,出现了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学相结合的趋势,各门生物科学的新成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学说。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及其学说在中国已有报道。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严复将英国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中的一部分翻译出版,题名为《天演论》,在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学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0年,马君武又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