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勇气》 The Courage to Be 美国蒂利希著。1952年出版。共6章。该书论述人如何依靠存在本身而达到其存在勇气的哲学观点。作者从其本体论主义的神学观点出发,吸取某些存在主义理论,但反对存在主义的消极的生活态度,提出一种较为积极的生活态度。认为存在在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应该进行自我肯定,使存在者成为所是的样子而生存下去。病理性烦恼是由病态所引起,存在性烦恼则由非存在影响存在而产生。非存在从本体上威胁存在而产生命运和死亡的烦恼,从道德上威胁存在则产生内疚和有罪的烦恼,从精神上威胁存在则产生空虚和无意义的烦恼。认为只能接受这种烦恼,鼓起勇气,生存下去。对“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与“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作出区分。前者指附属于一定的政治形式,把自我作为团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不是作为独立自我而加以肯定;后者则表现于现代的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它们局限于盲目扩张自我,忽视对外部世界的参与。该书强调对存在本身的依附,即对他所理解的上帝,或“超越上帝的上帝”的依附,从上帝得到力量而克服非存在的威胁。这种对上帝的依附是蒂利希神学的主要内容,即信仰是人的终极关怀。中译本由成显聪、王作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