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法 L'être et le néant;英 Being and Nothingness 副书名《现象学的本体论》。法国萨特著。1943年出版。分序言、正文、结论。是依据胡塞尔及海德格尔的思想,系统阐述了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现象学本体论,对意识的结构及人的各种具体状况作了广泛讨论。正文由4卷组成:第1卷研究虚无问题,认为自为,即人的意识的存在是一种虚无,但它却是世界万物存在之源。第2卷探讨自为的结构,指出自为以自我的形式显露,表现为面对将来的一种计划,伴随着自为的出现产生了可能性、价值、时间性等问题。第3卷解说自为与他人之间一些具体的意识关系,以为每个人都想保有自己的主体性,同时又把对方当作客体,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必定表现为一种冲突和敌对状态。第4卷通过对拥有、作为和存在三个概念的分析,展示人如何作出各种选择,对“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做了说明。绝对自由说是贯穿全书的基本线索,人是被判定自由的,必然要永不停息地作出自由选择,正是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同时表现和造就他自身;人的种种心理情态如烦恼、自欺、羞愧、爱欲、憎恨等的含义也只有通过自由予以揭示。书中的观点曾经萨特长期的酝酿和研究,溶汇了他以前散见于其小说、论著中的思想。但文体晦涩。此书问世后,被视作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中译本由陈宣良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