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中国哲学史用语。(1)指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五十一章》:“莫之命而常自然。”《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淮南子·原道训》:“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三国魏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百姓谓之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西晋郭象《庄子·齐物论》注:“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2)指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庄子·德充符》:“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韩非子·大体篇》:“守成理,因自然。”三国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3)指道。三国魏何晏《无名论》:“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北宋程颢《遗书》卷十二:“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4)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与名教相对。三国魏嵇康从反对名教出发,提倡纵欲以顺人的自然本性。《难自然好学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5)指必然。《孟子字义疏证·理》:“由血气之自然,而审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谓理义。自然之与必然,非二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