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类别 哲学
释义 美     英 beauty;德 Schönheit;法 beauté

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其他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幽默、怪诞等,都与美有着直接或间接、肯定或否定的联系。在原始时代,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即和现实发生审美的关系,开始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中国先秦时期,“美”有“美德”、“美丽”、“美化”、“赞美”等多重含义。孔子把“中和”之美视为最高审美理想,认为美取决于“仁”、“礼”,要求“尽美”又“尽善”,看到美与善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老子提出“美恶相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具有将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萌芽。荀子提出“美善相乐”的思想。这些都侧重从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探讨美。外国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特征的探讨,形成了各种不同学说。影响较大的有:和谐说、形式说、理念说、客观说、主观说、关系说、生活说、典型说、无意识说、实践说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和谐是对立因素的统一,还提出美在于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以及“黄金分割”等,认为圆球形最美。康德认为美与功利、概念无关,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单纯形式。英国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理念说则主张美在于先验的理念内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美本身”,是真正的、永恒的、绝对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一切现实的美只是理念美的影子,都是相对的。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美的最终根源是先验的理念,又呈现于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之中,是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客观说主张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现实世界之中,是把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说,认为美在社会生活之中,凡是能使人想起生活,显示生活,应当如此的生活都是美的。主观说则主张从人的主观心灵上去探讨美的根源。休谟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都可见出一种不同的美,美没有客观的标准。康德认为事物的美是系于自己心里从这个表象看出什么来,而不是系于这事物的存在。里普斯认为美是主观移情的结果。克罗齐认为美属于人的心灵的力量。主观说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占居主要的地位,如美国迪基认为美完全依赖于主体的精神状态,人的审美知觉一旦转向任何一种对象,它立即就能变成一种审美的对象。狄德罗首创“关系说”,认为把握美的本质应着眼于事物内部关系,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增长,变化,衰退,消失。典型说把美看作同类事物中最富于一般性、代表性的。孟德斯鸠认为美的眼睛就是大多数眼睛都像它那副模样的。中国现代美学家蔡仪也认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它的本质、规律或一般性。奥地利S.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说,认为美是无意识的欲望、本能冲动的升华,使人在想像中得到满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所阐述的“劳动物化”、“人化的自然”、“人的本质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重要论述,为美学揭示美的本质、特征、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客观存在于自然物、社会物和艺术之中,构成了美的三种形态,在每种形态中又有内在美与外在美两个组成因素。但美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之物,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只对人而存在,只被人发现、认识和创造。首先,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使人同对象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产生了审美、创造美的需要,并改造了人的感官,人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人有可能从对象中发现美的潜能,并按照美的规律和任何物种的尺度、自己内在的尺度去创造美,发展美,从而才使客观的美向人生成,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其次,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体现、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自然物、社会物只有当它在人的实践中被人化,人自身也对象化,使对象具有人的社会的内容,成为“人化的自然”,确证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智慧、才能等,并对人有价值,它对人才是美的。艺术的内容美、形式美本身就是人的自由的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形象体现。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它统一于人的历史社会实践的过程。再次,美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特定时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和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发现、认识、创造着不同的美,使美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可知性、可塑性,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觉、知觉,被人把握和创造;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真与善的统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合乎人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具有客观的定性,又有发展性、丰富性、变易性;具有感染性、新颖性、独创性、多样性、愉悦性,可满足人的发展中的多样的精神需要,引起人的同情、喜悦、爱慕的情感。美是人创造的产物,是审美的对象、美感的源泉、艺术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满足人的心理、生理的需要,而且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使人性臻于完善,达到自由的境界。美是开放性的系统,随着各种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它永远处于恒新恒异的创造中。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5:25:10